存在A股的溢價,主要是市場容量。A股容量太小,導致大量資金的溢價。
不能單純從每股收益、凈資產收益率來衡量股票價格。
首先,國外的股市,很大一部分是以股息分紅為投資目的的,完全不像中國的上市公司,分紅摳門的要死。其次,國外的銀行經過長時間的發展,主要收益來源已經不再是存貸款利差,而是中間業務的手續費等等,只是目前我國的銀行業還是以存貸款利差為主要收入來源,當然現在也在不斷改革。再者,股價是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的預期,并不能簡單地用當前的收益狀況來衡量一個公司的好壞。
據證券時報數據部統計,中國平安、新華保險、中國太保、中國人壽4只保險股中,已公布中報的中國平安、新華保險、中國太保凈利潤同比增幅都在19%以上。已公布中報的6只銀行股中,除交通銀行凈利潤同比增幅為5.59%外,其余5只銀行股都保持了10%以上的增長。
券商股中報披露最為充分,19只券商股中,已有方正證券、中信證券、國元證券等17股發布了中報,其中14股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,占比超過8成。國元證券、國金證券、山西證券等股凈利潤同比增長超過100%。
從估值角度來看,銀行股及保險股均處歷史低位,尤其是銀行股的動態市盈率普遍在4倍左右,估值優勢非常突出。相比之下,券商股15-30倍的動態市盈率并不具備太大吸引力。
銀行發生信貸危機俗話說得好就是借了錢不還,日積月累當然會越來越嚴重,美國此次就是這樣。
銀行是大盤權重股它下跌了大盤自然會下跌,其實對其它股票并沒有影響,只是人們的恐慌心理在作怪。
香港股市直接與國際接軌,受影響是必然的,中國有很多權重股在香港上市,那兒跌了國內肯定也要跌,這就是連鎖反應。
因為銀行股盤子太大漲起來太費勁了
市盈率低是有價格被低估的現象
銀行股從去年12月份大盤起來就充當主力角色,漲幅已經相當大了
昨日銀行理財產品被銀監會下令從嚴,導致短時間利空,不過下來了恰好買,值得長期持有。別買中農工建交就行